基礎知識


Steam客戶端 (Steam Client)


  即是Steam 電腦桌面程式,用戶安裝了客戶端,登入自己Steam帳號就可以用,必須要透過Steam的客戶端來下載遊戲和玩遊戲。有Window/Linux/Mac 版本。最低要求:Windows XP/OS X 10.7 (Lion)/ 512MB Ram 以上,需網絡連線。

  請注意︰網絡連線是必要的,為了防止遊戲被隨意複製,如果沒法登入及連線到網絡至少一次,基本上無法私下運行遊戲,請查看官方的離線模式教學。安裝時會透過網絡下載最新的完整程式,所以必須要連到網絡,而客戶端的安裝路徑可以自定,而隨後遊戲可選擇安裝在不同目錄和硬碟,請放心安裝。



  官方客戶端程式下載頁面︰http://store.steampowered.com/about/
  註︰請勿在其他地方取得並安裝Steam,有可能已經被黑客修改過及導致遊戲無法連線。



可供遊玩平台 (Windows/Mac/Linux)


  一部個人電腦可以安裝不同的作業系統,而之前提及Steam客戶端支援主流系統包括Windows/Mac/Linux。每種系統安裝方式不同,Windows是運行exe安裝檔,Mac請在App Store下載,Linux可透過Terminal/程式庫下載。

  而可供遊玩平台是指遊戲本體可以在那一個作業系統上玩,雖然Steam客戶端可安裝在各個平台,但始終要看開發商有否開發該平台的版本,而現時大多數開發商仍以Windows為主。另外,現在推出了SteamOS (Base on Linux) ,支援SteamOS = 支援Linux ,所有運行SteamOS上運行。

  買前應先看看遊戲是否支援自己的平台,避免買錯。各系統支援的遊戲:Windows / Mac / Linux

  想看某一個遊戲支援什麼系統,可到該遊戲的商店頁面,在價錢上會註明版本。

上圖紅圈中分別代表Window / Mac/ SteamOS /SteamPlay

  如果該遊戲支援SteamPlay,表示你只需要購買遊戲1次,你就可以在多個平台下載玩,不需在其他系統的遊戲版本重複付費,亦不會另外受取附加費。

  小知識:某些網站專賣Mac版本的Game,特價時通常比PC版本便宜,即便宜地買Mac版的CD Key,實際上Windows都可以玩。只要到Steam Store(圖1紅圈位置) 遊戲可以玩的平台有SteamPlay/包括了你使用的系統,便可以同時在 PC / Mac 運行。

  當然某些遊戲有 PC 跟 Mac 版本分開賣,請小心購買,因為遊戲製作於不同的系統需要額外的功夫,而不是直接Copy & Paste,例如:
  Call of Duty: Black Ops (Windows)
  Call of Duty: Black Ops (Mac)



遊戲版本/組合


 ◾ A:標準版/本體。通常什麼都沒有,只有主程式沒有DLC。
 ◾ B:遊戲本體+DLC,通常為 Game of the Year Edition (GOTY) / Ultimate / Deluxe / Complete版,會將遊戲部份/全部DLC以捆綁形式銷售。
 ◾ C:Collection,包括本體及前作等作品,但該組合中可能只包含新遊戲的本體但沒DLC。
 ◾ D:追加下載內容(Downloadable Content,簡稱DLC),本遊戲的添加額外的擴充內容,從而使該遊戲的可玩內容增加。你只有標準版/本體就可能需要單買dlc,亦有時會有upgrade pack升為完全版。

  注意:購買前可自行查看套件資訊包括什麼才買,通常購買組合較單買DLC划算。

商店頁面內的遊戲版本及組合



  近年發行遊戲還會同時發行 通行證/季票 (Season Pass),即是等於以捆綁形式價錢預先購買DLC,在DLC 推出時不需要分開買。但某些廠商的Season Pass可能只包含某幾個DLC令玩家中伏,有時在推出DLC時Season Pass玩家卻因為各種莫明奇妙的原因導致不能領取DLC,亦有GOTY Edition / Collection 原來不包含所有DLC,所以大家買之前要看清楚。建議購買新遊戲+Season Pass 的人須對該遊戲系列充滿信心才買(如系列老玩家等)。

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遊戲所謂的DLC是獨立出來的遊戲,但可以無需原版就可以運行。留意遊戲的APP ID是不同的。最簡單檢查方法是如果商店裡面遊戲A的dlc是under本體就要買本體才可運行,當你進入該DLC頁面會提示 Steam 需要擁有主程式 XXXX(Requires the Steam version of xxxxx to run)。



Bundle / 慈善包 / 遊戲包 (經非Steam官方購買遊戲)

  風險須知

  請安心於Steam官方購買遊戲,官方買遊戲基本上不會有大問題,付款方式多和可靠,並可進行有條件退款。但Steam上架的遊戲有時侯會較貴,新遊戲在初減價時力度不足,但非官方的零售店就可有更多的折扣空間,開發者不用扣除Steam交易時扣起的手續費。非官方的遊戲會註明在Steam 平台上激活,多數為Steam的遊戲序號。而正常非官方上遊戲多為開發者/開發商自行提供,部份賣家則會在特價時在Steam購買禮物囤貨並回升時賣出,亦有部份賣家售賣其他地區的序號並賺取匯率上的差價。

  但於非官方購買遊戲,有機會不能成功激活遊戲,買時應該小心觀看細節並完成本站的教學,嚴重者有機會被要求於Steam官方商店中付原價才能解鎖或封鎖帳號(例如假信用卡騙案),風險自負,本站不會負責!

  Bundle 通常指 某些零售/公司/網站會於限時內 將一個 或 多個遊戲、音樂專輯或者電子書,以捆綁形式銷售(一般是得到開發者的同意,因為該遊戲的價值差不多完全消耗(銷量開始低迷),開發者會按比例分帳)。雖然不是經由Steam官方購買遊戲,但依然可以在Steam官方中擁有及下載你的遊戲,遊戲是永久跟隨你的帳號。慈善包則是指一些會將部份/全部收益捐贈給慈善團體,部份大的開發商有時為了建立良好的信譽也會參與,所以玩家又可以較平的價格買到遊戲,又可以捐款。

  不同的網站有不同的定價方式,最常見有以下兩種方式:

(i) 一個價錢買包內的所有指定的遊戲:



  例如這個Borderlands系列包可以較便宜價錢一次買到整個系列,但是卻提示有鎖區,新手切勿隨便買這套Bundle,否則就買了也玩不到了就不要怪我嚕。

(ii) 包內遊戲分為不同層次,所需要支付的價格由購買者決定。例如:



 ◾ 支付US $1 或以上可以得到第一層的遊戲;
 ◾ 支付US $X 或以上可以得到第一層及第二層的遊戲。
 ◾ 而 X 可能是一個定價、也可能遊戲包當前所有購買者已支付的平均價 (簡稱 Beat-the-average BTA)。
 ◾ 當有人支付$1 (低於平均價),平均價會下降,反之亦然,由於通常要支付超過平均價最少US$0.01才算超過BTA以購買更高層次的遊戲,所以平均價通常會越來越高。
 ◾ PAY more than $Y,比 $Y 更多,將會得到更好的遊戲(見人見致)同埋一D實體物品或優惠券

  以圖為例,紅圈係 $1 Tier、藍圈係 BTA Tier (支付$3.73或以上)、綠圈係 其他更高Tier (每次不同、不一定有)

 亦有些Bundle 的key售賣時大多人買導致缺貨/多人買有Bouns,買後有可能要持續留意一段時間,零售店會為該包補key/追加,不知道的的便白白浪費了金錢。



搶先體驗遊戲 (Early Access)



  Early Access (EA) 是指一些開發者仍然在開發中的遊戲(例如開發了60%),但是買了的玩家只要給錢買,就可以預先體驗遊戲,開發者亦可以根據玩家意見來調整遊戲。一般而言,這類遊戲本站不建議預先購買,因為有可能因為開發者沒資金繼續開發或其他理由,而導致開發者未能完整開發整個遊戲,亦有可能介紹吹噓太多,但實際玩起來(因為未開發完成)令期望有落差。 當遊戲完整開發後遊戲就會脫離Early Access,並於Steam 上面就會當作已完成的遊戲賣,玩家就可以體驗開發者所提到的100%完整遊戲。

  當然亦有些遊戲會在脫離Early Access的同時會加價,例如Don't Starve , Kerbal Space Program….而脫離Early Access亦不表示你亦會擁有DLC, 例如Don't Starve出完就會再推出DLC(要看遊戲耐玩度),推出多個DLC後再出多一個獨立分開的遊戲Don't Starve Together你買這版本才有連線功能。

  注意,Early Access 不等於Pre-order/Free to play。
 

Pre-order (預購)


  Pre-order指你要買了後要等真正開售先可以玩,不過可以預先Pre-load(預載),即開售前幾日可以預先下載。因為遊戲大多開始以十多GB起跳,大作也要40GB,下載時間隨時超過4,5小時,開售之後會下載遊戲尚餘的部份解鎖遊戲。正常的Pre-order 開售時開發進度為100%完整的遊戲,遊戲內容更新只是在100%內變動,DLC則會是遊戲變成120%。




Free to play


  免費下載的遊戲,無需付費。這類遊戲與手機遊戲差不多,就是要當台/港幣戰士,沒當的話遊戲就會停止開發及更新。比喻的話上架時是100%->持續課金->內容A更新->持續課金->內容B更新…… Steam 上只有 Free to play 遊戲是不會計算進你的遊戲擁有數量。






沒有留言

Blogger 提供.